突出質量效益 推動轉型升級
中國國電集團公司董事長、黨組書記 喬保平
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,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,推動經濟更有效率、更加公平、更可持續發展。當前,世界經濟深度調整,能源工業深刻變革,發電行業面臨的內外部形勢發生重大變化。國有發電企業要主動順應歷史潮流,全面深化改革,加快轉型升級,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。
一、發電企業加快轉型升級的緊迫性
國有企業是推進國家現代化、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。改革開放35年來,國有發電企業經歷了國有企業改革、電力體制改革和市場競爭的洗禮,管理體制與經營機制發生深刻變化,發展規模和質量實現大幅提升。2013年底,我國發電總裝機首次超越美國位居世界第一,達到12.5億千瓦,非化石能源發電占比31.6%,不僅保障了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用電需要,維護了國家能源安全,也促進了經濟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。但隨著我國改革發展進入新階段,一些制約發電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問題日益突出,加快轉型升級刻不容緩。
加快轉型升級是深化國企改革的必然選擇。國有企業經過多年改革,總體上已經同市場經濟相融合,但在公司治理、經營機制、激勵約束機制、配套改革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和弊端。三中全會《決定》強調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,用“決定性”代替“基礎性”,標志著未來的市場化改革將更加全面徹底,要求國有企業真正成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市場主體,平等地參與市場競爭。《決定》提出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深化國企改革舉措,包括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,準確界定不同國有企業功能,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等,有利于各種資本取長補短、相互促進、共同發展,有利于增強國有經濟的活力、控制力、影響力,有利于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、提高運營效率、更好發揮作用。作為中央骨干電力企業,我們必須牢記使命、勇于擔當,在改革中尋求突破,在調整中抓住機遇,在轉型中破解難題,更好地適應國企發展規律,更好地適應市場化變革,充分釋放發展活力,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。
加快轉型升級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。我國經濟進入增速換擋期、結構調整陣痛期、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“三期疊加”的階段,主要任務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,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,著力把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效益上來。黨的十八大提出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,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,建設美麗中國,要求加快能源變革,優化能源結構布局,轉變能源消費方式,構建安全、穩定、經濟、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,打造中國能源“升級版”。近年來,我國大氣污染形勢嚴峻,很多地區霧霾天氣頻發且有加重之勢,社會廣泛關注,國家高度重視,出臺治污“國十條”,實施綜合治理、標本兼治,環保標準越來越高,考核越來越嚴,高消耗、高污染、比規模、拼速度的粗放型發展模式難以為繼。作為我國煤炭消費的第一大戶,電力行業義不容辭、責任重大,必須著力轉方式調結構促升級,大力發展清潔可再生能源,推動燃煤發電清潔高效發展,加大環保投入,提高煤炭清潔利用水平,加快實現適應能源工業變革趨勢的轉型,實現適應環境質量與民生改善的轉型,實現適應節能環保新要求新技術的轉型,走綠色、低碳、清潔的可持續發展道路。
加快轉型升級是增強市場競爭力的關鍵舉措。國家間的經濟競爭根本上是企業間的市場競爭,大國間的國際競爭突出表現為跨國公司在全球市場的角力。當前,我國發電企業面臨的國內外市場環境嚴峻復雜,機遇和挑戰并存。從國際看,國際金融危機推動世界產業變革與結構調整,“第三次工業革命”孕育突破,倒逼我國企業加快轉型升級;國際產業分工布局加速調整,圍繞市場、資源、產業等方面的競爭日趨激烈,電力企業“走出去”面臨重重困難。從國內看,今年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平衡,全社會用電量增速放緩,預計同比增長約7%;煤炭供應較為寬松,市場逐步筑底企穩;資金資本市場融資難度加大,成本攀升;新能源、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前景廣闊,但風機和太陽能制造產能過剩,電力相關產業進入周期性調整。國有發電企業只有順勢而為、居危思危,增強戰略思維和戰略管控能力,搶占發展先機,強化創新驅動,打造核心競爭優勢,才能掌控未來能源發展制高點和主動權,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。
二、國電集團轉變發展方式的積極探索
國電集團是以發電為主的綜合性電力集團,截至2013年底,公司可控裝機1.23億千瓦,資產總額7783億元,世界500強排名299位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我們認真貫徹黨中央、國務院的決策部署,切實轉變發展理念,堅持做強做優主業,調整優化產業結構,加快推進轉型升級,著力提升盈利能力,走質量優、效益升、后勁足的可持續發展之路。公司2013年完成發電量5333億千瓦時,營業收入2341億元,利潤158億元,經營績效創歷史新高,實現了穩中有進、穩中有為、穩中提質。
注重做強做優主業,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。堅持效益優先、量力而行,優勢資源加快向主業集中,大力實施科技創新,持續優化布局結構,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。強化投資全過程管理,堅持比選評優、優中選優,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,投資規模得到有效控制,主業投資占比93%,清潔可再生能源占電源總投資72%。著力優化火電發展,60萬千瓦及以上大容量高參數機組比重達44.4%,100萬千瓦機組7臺。大力發展清潔可再生能源,裝機容量3070萬千瓦,占總裝機比重25%。風電裝機1732.5萬千瓦,穩居世界第一,裝備水平、發電量和經濟效益保持亞洲領先,所屬龍源電力成功進軍加拿大、南非風電市場。水電開發穩步推進,形成流域梯級滾動開發格局。
注重存量資產管理,經營績效取得新突破。深化管理提升活動,強化安全環保,開展火電對標,持續提升管理水平。全年完成發電量同比增長8.9%,脫硫機組占比98.9%,脫硝機組占比67.1%,供電煤耗比全國平均水平低4.6克/千瓦時,百萬千瓦機組和空冷供熱機組主要指標全國領先。全年實現利潤同比增長33.7%,創歷史最好水平,發電主業回歸利潤中心,占利潤總額94%,資產負債率調頭下行,圓滿完成國資委考核指標,為國民經濟保增長做出了積極貢獻。
注重深化改革,企業內生動力明顯增強。抓住建立董事會的契機,堅持高起點高標準,健全現代企業制度,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,董事會組織構架、制度體系和工作流程基本成型。推進企業內部改革,建立完善與董事會制度相銜接的投資管控體系、工作機制和會議制度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,干部選拔重業績、重基層、重民意,人才結構進一步優化。加強集團管控,精簡管理層級,三級管理體制日趨完善。績效考核體系不斷完善,質量效益導向更加突出。
注重資源整合,資產結構進一步優化。按照國務院國資委的要求,堅決不涉足不熟悉、干不了、也干不好的領域,把低效無效資產清理處置作為保增長、調結構、轉方式、強管理的一項重要抓手。堅持戰略引領,劃清處置底線,制定了三年處置規劃,加快推進優化資產工作。通過重組整合光伏和煤化工產業,推進一批重大資產重組處置,減少了對整體利潤的侵蝕,止住了“出血點”,優化了資產結構。同時,著力建設全面內控體系,加強內部審計和依法治企,各類風險可控在控。
三、努力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
加快轉型升級,是我國經濟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,也是對中央企業的重大考驗,觀望和停頓沒有出路。我們要以更加強烈的責任感和緊迫感,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,樹立正確的政績觀,勇于擔當、主動作為,攻堅克難、帶頭突圍,讓質量效益成為企業發展的“定盤星”,全力打好轉型升級這場硬仗。我們要以“做強主業、轉型升級,深化改革、完善機制,強化管理、提高質量,優化資產、防范風險,加強黨建、創建和諧”這五篇文章為戰略主線,追求有質量、有效益、可持續的發展,打造效益國電、綠色國電、創新國電、幸福國電。
以做強主業、轉型升級為戰略核心。堅持效益優先、量力而行、質量第一、防控風險,完善區域戰略和產業戰略,把有限的資源集中到主業發展上來,加快實現質量轉型、效益轉型、創新轉型、可持續轉型。做優火電,重點發展東部沿海、西部煤電基地和輸煤輸電通道周邊的大容量高參數煤電機組,在北方地區推進煤電一體、熱電一體,在沿海沿江地區推進港電一體,戰略性布局大型燃機項目和天然氣分布式電站。做強風電,鞏固長期戰略優勢,重點開發資源條件好、消納能力強地區的風電項目,儲備“三北”優質資源,拓展中東部低風速新戰場,培育海上風電競爭優勢,研究開發分布式風電。做精水電,大力推進水電流域梯級滾動開發,科學有序開發優質中小水電,建設一流的流域公司。緊跟國家產業政策,穩妥開發其他新能源。安全高效發展煤炭產業,重點在內蒙古、新疆、寧夏、山西、陜西、貴州等“三區三省”發展大型整裝優質動力煤項目。加快科技環保、金融、物流等相關產業轉型,全面提升市場競爭力。同時,大力實施創新驅動,在科技資源整合、重點項目攻關、成果轉化應用上下功夫。穩健實施“走出去”,力爭在境外新能源、高科技、節能環保、工程服務等方面取得新突破。
以深化改革、完善機制為動力源泉。圍繞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,加強頂層設計,用創新的思維推進改革,用改革的辦法破解難題,建立健全與董事會制度相銜接相匹配的新體制新機制。重點圍繞四個層面:一是公司治理層面,加快董事會制度建設,盡快形成各負其責、協調運轉、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。完善戰略規劃與投資管理、預算、融資、審計與風險管理、業績考核與薪酬管理、生產經營管理等制度體系。二是管理體制層面,優化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,厘清權責邊界,創新組織管理模式,建立與集團戰略相適應、相匹配的管控模式。三是股權架構層面,繼續推動整體上市,提升各板塊資產質量。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,引進各類社會資本,推進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。四是經營機制層面,深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,加強項目前期論證、基本建設和后評價的全過程管理,推行投資項目運作團隊和論證團隊“簽字背書”制度,強化責任追究,嚴控投資風險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,對科技、金融等市場化程度較高的產業,加大市場化選聘力度,建立管理人員能上能下、員工能進能出、收入能增能減的市場化用工機制。深化激勵約束機制改革,形成以質量效益為導向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。
以強化管理、提高質量為根本方法。運用全面對標、預算管控、紀檢審計三種手段,制定使企業脫胎換骨的措施,鞏固管理提升活動成果,全面提升價值創造能力。具體措施:其一,抓實對標管理,強化重點指標管控,通過抓指標帶管理,力爭用3年時間,各產業各區域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達到行業先進水平。堅持高標準、嚴要求、硬約束,實行“一票否決”,杜絕安全環保事故的發生。推廣日利潤、精益管理、治虧、基建精細化、燃料智能化等管理經驗,繼續實施配煤摻燒、發電權交易、以熱帶電等管理創新。其二,強化財務管控,實現財務管理由核算型向集中管控型、價值創造型的根本轉變。其三,加強紀檢監察和審計監督,綜合運用紀檢、審計、巡視、效能監察等手段,提升管控水平。持之以恒地加強“三公”經費管控,常亮“紅燈”,壓降各類成本費用。
以優化資產、防范風險為重要手段。牢固樹立擴大規模是發展,優化資產也是發展而且是更深層次發展的理念,通過3年左右時間,基本完成對主要低效無效資產的清理處置,建立健全資產持續優化的長效機制,形成戰略清晰、主業突出的業務結構,不斷提升資產質量和經營效益。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:一是完善和落實三年處置規劃,堅定不移地處置非主業、非核心、不具備競爭優勢的企業或業務,實現輕裝前進。二是切實防范財務風險,多渠道籌措低成本資金,綜合施策,持續發力,確保資產負債率調頭下行。三是堅持依法治企、合規經營,建立覆蓋計劃投資、工程建設、生產運營、財務管理等全過程、全系統的內部控制體系,扎緊制度的籠子,確保各類風險可控在控。
以加強黨建、創建和諧為重要保障。堅持黨要管黨、從嚴治黨不動搖,堅持融入中心、進入管理、服務大局、發揮作用,不搞形式主義,不做無用功,加強學習型、創新型、服務型黨組織建設,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核心競爭力。繼續抓好第一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整改工作,高標準開展第二批活動,堅決糾正“四風”,確保取得實效。加強黨組織建設,認真落實“三重一大”集體決策制度,要求各級干部不急功近利,不貪大求全,不能簡單地以規模增長論英雄,始終牢牢把握質量效益導向。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長效體系,對腐敗問題“零容忍”、“無禁區”。堅持全心全意依靠職工辦企業,深入實施“惠民工程”,大力弘揚“家園文化”,積極履行社會責任,讓職工群眾共享發展成果,共同建設幸福國電。(中國電力報)